我是不是應該離開line@?轉而使用telegram呢? 你必須了解的評估重點!

首頁 » 社群初學篇 » LINE » 我是不是應該離開line@?轉而使用telegram呢? 你必須了解的評估重點!

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,還是該勇敢留下來?

我想這應該是許多中小企業主對於目前line@的使用心聲!

其實早在2016年寶可夢時期,telegram就因為有工程師運用其頻道特性,建立了雷達找寶頻道,
而讓一批人認識了telegram,但是當時line的使用人數及功能上,並沒有讓一般大眾棄守的動力
(除了群組一直沒有管理權限功能這件事,所以才有防翻群機器人的誕生),
直到近期的line@漲價和慈濟這種大型組織轉移到telegram事件,導致許多社群和企業粉粉喊進!

看到這麼多喊搶進telegram的新聞時,你是不是也想立刻轉進?
但是先等等!你要過去前,先想想以下三個問題!

受眾組成情況?

改變習慣是一件很難的事,尤其對一般大眾而言,再加上telegram官方這幾年還是不願意直接推出中文化版本下載,
而是要透過愛好者的自發性製作中文化版本,需要再做幾個動作來中文化,或許對年輕族群來說不算什麼,
但對於50歲以上的族群,就會造成門檻,需要花更多的心力溝通來達成跟隨你去到telegram。

朋友圈更是影響受眾願不願意移動的原因,對於常在社群上活躍的年輕朋友,或許認識新朋友很簡單,
但是對於朋友圈都在line的長輩們,如果去了telegram,可能上面只有極其少數的”頻道”不斷的向他推播,
沒有朋友可以私訊或是群組討論,那就算載了telegram也只會變成潛水客。

了解受眾組成,是每一個網路社群運營很重要的一件事,今天你只是為了自已打廣告降低成本,
卻沒有想到受眾的接受度和需求,就冒然轉去telegram,很有可能因為成效不彰最後放棄經營telegram的好時機。

社群對於企業的用途?

客服是line@很常被用來一對一客服的工具性之一,但是目前telegram的「頻道」和「群組」都不適合拿來做客服,
唯一的辦法,就是申請一個公司共用的telegram帳號來和客服一對一私訊,充當客服使用,但是telegram帳號,
也很有可能被詐騙集團仿冒使用。

推播是近期想轉到telegram的企業,最需要的功能,再加上telegram的開放性,可以使用機器人程式,
讓推播產生更多的互動和回應,目前唯一缺少的就是line@ 2.0的受眾標籤,沒有辦法分眾推播,
當然你會覺得推播就是要寧可錯殺不可放過,但這也是許多企業line@平均封鎖率高於5成,甚至有9成封鎖率的原因,
許多企業的產品線有不同的族群需求,可能有親子族群、單身族群等等的混合,當你推播產品給不需要族群,
不耐感就會變高,導致封鎖,去到了telegram也只會是一樣,使用者一樣可以退訂閱。

互動一直是我在授課時,跟許多學員強調的,如果在社群上,只想說你想說的,而不去聽使用者的聲音,
那封鎖退訂是必然的,讓使用者感受到你在意他們,並且在推播的訊息上做出互動機制,那不管是line@還是telegram,
都會幫助你的企業達成行銷目標。

你能為使用者提供價值嗎?

廣告佔所有推播訊息99%,使用line@無非就是希望能持續的對訂閱都推播訊息,
進而達成流量獲取、訂單轉換和服務的行銷目的,但是許多公司的廣告並沒有去思考自身產品的回購周期
(指消費者重複購買的平均時間間隔),就同樣的廣告素材一直推播,而沒有對其廣告做出不同的變化,
思考如何讓使用者覺得,廣告也是對其有幫助(比如提醒、折扣、趣味、分享、解決問題),是網路行銷極其重要一環。

知識內容是留住使用者最有效的方式,在知識爆炸的時代,使用者取得知識時,因為資料量太大,
反而越趨被動 (所以假新聞才這麼多,很多人都懶得查證) ,以致於懶人包、深度好文的各種資訊,
非常容易吸引使用者點閱,能提供較好質量的內容,不管在line@還是telegram都可以有效的吸引使用者加入。

情感互動是目前社群經營很重要的一環,也是很多企業很害怕的一環,為什麼會害怕?
因為和使用者或是粉絲互動,需要人力運營,也很擔心遇到公關危機 (有人來鬧場?) ,
互動基本上可以簡單分為2種:

  1. FB社團、line群組、telegram群組—這類型的社群,主要是由一群使用者,在同一個群組裡面,互相留言討論,
    一般會擔心遇到公關危機或是運營,其實指的就是這區塊,這部份如果企業真的無人力或資源,
    確實可以先不急著經營,放眼長期經營社群行銷,企業還是要有一定規劃。

  2. 訊息機器人、line bot、telegram bot—對於企業來說,這方面的工具可以幫助省下不少時間資源,
    尤其是telegram bot 非常多種,也可以自行開發,不過在這之前,對話腳本很重要,一個好的對話腳本,
    是創造互動並讓使用者留存的成功關鍵之一。

Line@的未來要關注重點

line@是否漲價後就完全不值得使用?  也不見得,至少目前line的使用族群,在台灣還是絕對多數,
未來或許telegram會佔有一席之地,但是要完全競爭掉line@,短期是完全不可能,

所以我們可以觀注3個重點,可以思考如何運用本身的社群行銷上。

  1. LINE SPOT:line在app上面利用google地圖,建立了類似google在地商家的資訊,上面會顯示
    靠近使用者所在位置附近line@的商家資訊,雖然目前還不完善,也沒有大力推廣,但是功能性值得期待,
    因為line@最大的缺點,就是沒有流量入口,都必須依賴商家本身的推廣,而此功能可以幫助在地商家,
    獲得在地族群的流量,目前值得持續關注。

  2. LINE官方帳號外掛:line@本身的外掛程式,雖不如telegram多,但都已經很穩定成熟,
    期待未來更多外部廠商開發更多外掛程式來應用。
  3. LINE群組是否會有管理權限:這個功能其實對於願意運營群組的企業,真的是一個硬傷,
    不管是小到團媽,大到品牌的VIP群組,都隨時面臨到一個被翻群的風險,也讓line@和line群組
    可以搭配的社群模式,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意願,所以能不能有管理權限確實有很大的影響

Telegram使用重點

如果你只是把Telegram當作單純推播的工具,那就太可惜了,它有許多值得你了解的功能。

  1. 強大的群組管理功能:雖然我在2017年時,寫了一篇telegram的基本功能文章,這段時間也常常使用,
    但是它悄悄的更新了許多新的功能,最近我重新摸了一篇,最讓我覺得驚豔的就是它的群組管理功能,
    可以設定8種成員權限,光是這樣,就有許多不同的互動模式可以玩了。


  2. 頻道和群組串連:訂閱頻道同時,也可以加入串連的群組,而頻道也可以以在群組傳送訊息,
    讓telegram兩大功能結合,更趨近於line@的運用。

  3. 開放環境有利打造需求外掛功能:telegram的環境對於功能開發者來說,非常友善,所以當企業有需求時,
    都可以快速的在telegram打造一隻機器人(外掛),來滿足企業在社群行銷上的功能需要。

總結:

最近有人詢問我,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要轉進telegram的看法,
所以就整理歸納出以上思考方向,供大家參考,再補充如下判斷方向。

如果你是:

  • 網紅、KOL—受眾偏年輕或是學習能力較好的族群,那可以不用想太多,
    直接轉進telegram,除了推播不用費用外,還可以跟粉絲做更多深入的互動。

  • 創作者(部落客)—需要思考的是你的內容價值,受眾是否覺得值得跟隨你移到telegram,
    並且呈現高黏著的活躍表現,如果沒有,那你又希望受眾移轉,那可以加深內容價值,
    只在telegram分享或推播,進而吸引受眾轉移。

  • 企業—在這「企業即媒體」的時代,如果本身無法提供受眾「知識內容」或「情感互動」,
    不如別急著轉移平台,否則變成公司需要增加人力運營,實際效率卻反而降低。
    好好在line@ 將分眾標籤設定運營,反而來得實際一點。

我們可以檢視現有的人力、預算等資源,決定是否要同步運行或是只經營其中一個社群,
如果決定要同步運行,可以試著不要兩邊都做一樣的事情,會變得毫無意義和效率,讓受眾體驗品質低落。

2017年時,我有成立一個「社群x內容」的telegram群組,但是當時沒有想清楚定位,
再加上「社群x內容」的FB社團正極需發展,所以就沒有持續運營,導致群組的成員都已全部離開!

近期我會幫這個群組,建立一個專屬內容及互動模式,如果你有興趣,歡迎你加入和我討論!
連結:https://t.me/newMakemoneyonline


 

社群行銷研究顧問:阿榜

2005年從網路拍賣起家,經營Yes3C 13年,曾經年營收破億,YAHOO奇摩拍賣8萬分評價 想突破低利競爭,但是試圖轉型卻還是不及而失敗

而後重新開始學習網路社群經營,才發現自已之前太過於依賴其它平台,這十幾年並沒有累積出屬於公司的流量、社群和專業信任度

  經過3年多的學習和嘗試,已開課超過20堂以上和企業內訓 目前經營2個10萬人以上社團、數個萬人社團及粉絲頁和多個自架wordpress部落格
現有4個社群行銷顧問案在進行中....


努力學習且實踐於經營網路社群研究網路獲利模式


 

發佈留言

第一堂 FB社團經營線上課程,本次課程透過 6 大單元,180 分鐘的課程,帶你完整地從零到一,有系統地建立FB社團,並有效運用資源創造你的流量池。

第一堂 FB社團經營線上課程,本次課程透過 6 大單元,180 分鐘的課程,帶你完整地從零到一,有系統地建立FB社團,並有效運用資源創造你的流量池。